八号风球 (澳门)
八号风球(葡萄牙语:Sinal n.o 8),是澳门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该信号因应未来数小时内的可能风向,分为八号西北风球(Sinal n.o 8NW)、八号西南风球(Sinal n.o 8SW)、八号东北风球(Sinal n.o 8NE)、八号东南风球(Sinal n.o 8SE)。高一级的信号为九号风球,低一级为三号风球。
热带气旋继续接近澳门,澳门的持续风速现正或预测将达63公里/小时至117公里/小时,阵风约达至180公里/小时。八号风球划分为八号东北风球、八号东南风球、八号西南风球和八号西北风球,风球的指示方位为未来数小时内的可能风向。
1912年8月31日起和记,澳门改用数字警告信号系统,当受到热带气旋吹袭时,就会以鸣炮、圆形、圆锥形或圆柱形的物件,向港口航海人士告知热带气旋对澳门构成的威胁程度及烈风吹袭的方向。最初原意是方便航海人士使用,故此厘定的标准主要是以澳门以内可能出现的风速为依据,当有热带气旋进入了本澳三百英里(约480公里)范围内时,港务当局始悬挂风球。其中1~8号信号表示热带气旋相对於澳门的方位,由北方向开始顺时针至西北方向。如果这些信号的下方如同时悬有一白旗,表示热带气旋正移近澳门,对澳门构成威胁。
1923年10月23日起,参考香港天文台的做法,信号简化至1至8号风球,其中2号至5号风球则分别代表四个方向(即相等於现时8号风球)。
- 二号风球:信号球形状为朝上锥体(▲),夜间信号灯颜色为「白绿绿」(由上至下),代表烈风从北方吹袭。
- 三号风球:信号球形状为朝下锥体(▼),夜间信号灯颜色为「绿白白」(由上至下),代表烈风从南方吹袭。
- 四号风球:信号球形状为黑色圆柱(▉),夜间信号灯颜色为「绿绿白」(由上至下),代表烈风从东方吹袭。
- 五号风球:信号球形状为黑色球体(●)。夜间信号灯颜色为「白白绿」(由上至下),代表烈风从西方吹袭。
一个新的台风信号系统於1931年6月11日启用。当时的五至八号风球等於现在的四个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唯信号球形状则承传1917年系统中的二至五号风球。
- 五号风球:信号球形状为朝上锥体(▲),夜间信号灯颜色为「白绿绿」(由上至下),代表烈风从西北方吹袭。
- 六号风球:信号球形状为朝下锥体(▼),夜间信号灯颜色为「绿白白」(由上至下),代表烈风从西南方吹袭。
- 七号风球:信号球形状为黑色圆柱(▉),夜间信号灯颜色为「绿绿白」(由上至下),代表烈风从东北方吹袭。
- 八号风球:信号球形状为黑色球体(●)。夜间信号灯颜色为「白白绿」(由上至下),代表烈风从东南方吹袭。
1935年1月2日起,七号风球与八号风球的信号球形状分别改为两个朝上锥体和两个朝下锥体。
1973年3月24日起,由於五号至八号信号,均为代表烈风吹袭,所代表的风力相同,只是方向不同,但民间经常误会是代表不同强度的风力,故跟随香港天文台,五号至八号风球,分别改称为八号西北、八号西南、八号东北、八号东南,一直沿用至今。
悬挂八号风球标准由过去需以「一小时平均风力」改为「十分钟平均风力」。
在2000年至2017年,澳门气象局会视乎澳门境内任意一个站点 (主要视乎跨海大桥风力) 的每小时平均风速持续已达到或预测两小时後将会达到63公里或以上,才会发出八号风球,并且一般会提前一两小时作出预告表示改挂八号风球。
在2018年之後,澳门气象局改为澳门境内任意一个站点的十分钟平均风力预测持续达到63公里或以上,并且提前两至四小时前作出预告表示改发八号风球,在发出八号风球後数小时後才逐渐达到烈风。
在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吹袭澳门期间,由於山竹对澳门构成严重威胁,气象局提前超过三小时预告表示,将在9月16日凌晨2时改发八号东北风球,在发出八号风球时,山竹集结於澳门之东南约430公里。在发出八号风球时,澳门风力仅维持强风下限风力,直至4小时後才有站点录得烈风风力。而在2020年台风海高斯吹袭澳门期间,气象局则提前约三小时作出预告,表示8月18日晚上11时半改发八号东北风球。 澳门黄金城由於海高斯环流紧密,在发出八号风球时,澳门境内所有站点连强风程度之风力均未有录得,直至九号风球生效一段时间後,才录得烈风风力 。显示气象局会对澳门具威胁性较高的热带气旋,除了提前更长时间预告改发时间,同时会在烈风录得前数小时已悬挂八号风球。
在2018年强烈热带风暴贝碧嘉 ,因预测贝碧嘉将在澳门100公里范围内掠过,提前约4小时作出预告在8月14日晚上7时半改发八号东北风球,在发出八号风球时,贝碧嘉距离澳门约120公里,但在八号风球生效期间,澳门境内尚未录得烈风风力。显示当有热带风暴或以上级别吹袭澳门时,并预料在澳门100公里范围内正面吹袭时,气象局会基於中心附近的烈风可能直接影响澳门而发出八号风球。
在2022年台风尼格,虽然气象局预测强度逐渐减弱,环流亦明显缩小;但其预测路径却非常接近澳门,并预料维持热带风暴级别的强度(中心风力约8至9级),直接在本澳附近上空掠过;同时,根据预测资料显示,由於不能排除尼格为本澳带来8级风力的可能性,其对本澳将构成一定的威胁,基於气象风险考量,发出八号风球。当尼格在澳门近距离登陆後,强度减弱为热带低气压时,气象局仍会维持八号风球多一小时,作过渡改发三号风球,以避免立即改发较低信号影响社会正常运作。
澳门气象局一般在改发八号风球时,热带气旋的中心会位於海上,较少发生热带气旋登陆陆地後才发出八号风球,自2000年以来,只有三例热带气旋发生这种情况︰
- 完成一切的预防措施,如锁紧门窗和加固当风的玻璃;
- 所有学校停课;
- 非必须外出的人士应逗留在安全的室内场所,远离当风的门窗,并继续注意热带气旋的最新消息;
- 停止一切户外及海上活动;
- 随着热带气旋与澳门的实际距离和方位的变化,澳门的主要风向亦会随之改变,因此,原本不当风的位置可能会变为当风,公众切勿掉以轻心;
- 跨海大桥随时封闭,公众需留意最新通告;
- 注意风暴潮警告的发布状态和最新消息。
澳视澳门台及会在八号或更高风球发澳门黄金城出期间每小时提供一节《台风消息》,亦会在改发风球後播出,而新闻时段内不会播出《台风消息》。节目除主播外和记下载,亦会连线气象局现场的记者及气象局高级人员共同讲述风暴情况。
另外如在非正点改发风球,澳门电台亦会在改发风球後提供一节《特别新闻报道》报道风暴消息,若深夜期间八号或更高风球仍然生效,亦会在正点提供一节《特别新闻报道》。
- 民防行动中心宣布澳门在八号风球生效期间同时进入或维持即时预防状态。
- 照常营业。
- 及青洲跨境工业区边检大楼正常通关。
- 港澳及客轮服务暂停。
- 所有公共巴士、在发出信号前後陆续停止服务。
- 21A, 25, 25B, 26, 26A, 102X路线在八号风球生效前20分钟开出尾班车 15, 15T, 25AX, 56, 73, 73S, N2, N3路线在八号风球生效时开出尾班车
- 11, 22, 30, 30X, 33, 34, 51, 51A, 52, 55, 59, 72, AP1, AP1X, H3, MT4路线在八号风球生效後15分钟开出尾班车
- 28A, 35, 36, 37, 37T, 39, 71, 71S, MT1, MT2, MT3, MT5, N6路线在八号风球生效後30分钟开出尾班车
- 1, 1A, 2, 2A, 3, 3A, 3AX, 3BX, 4, 5, 5AX, 6A, 6B, 7, 8, 9, 9A, 10, 10A, 10B, 12, 12T, 16, 16S, 17, 17S, 18, 18A, 18B, 19, 23, 27, 28B, 28C, 29, 31T, 32, 32T, 101X, H1, H2, N1A, N1B, N4等澳门区内路线在八号风球生效後1小时开出尾班车
- 25BS, 701X路线在莲花大桥封桥时开出尾班车
- 澳门轻轨在发出八号风球前一小时开出尾班车。
- 特别的士在八号风球生效期间暂停服务。
- 主题公园暂停开放。
- 所有连接横琴口岸及澳氹的跨海大桥於生效後一小时半内关闭,来往澳氹交通由西湾大桥下层贯通,并在生效後一小时後开放。
- 公共停车场在信号发出後一小时关闭。
- 各行业按情况停止上班、全澳大、中、小学停课、银行暂停营业。
- 航班可能受影响,航班通常会延误或取消,要留意航空公司通知。
除额外注明外,以下纪录由2000年开始计算。下列视由发出至取消八号风球为一整体数目,改发风向信号不作分开计算。
- 2008年台风浣熊,於4月19日下午1时半至7时半悬挂,维持6小时,亦是唯一一次需於4月发出八号风球。
- 由二战後开始计算,则是1953年台风哥拉,於11月18日上午9:30至下午5:10悬挂,维持7小时40分钟。
- 最长八号东南风球是2022年台风暹芭,由7月1日晚上9时30分至7月2日晩上8时30分悬挂,维持23小时。(不包括转方向,视发出八号风球至取消八号风球为一整体的数目)
- 而2003年台风伊布都则是由悬挂至除下八号风球,而曾改挂其他风向信号之中最长,由7月23日晚上6时30分至7月24日下午12时30分(7月24日上午5时半由八号东北风球改挂八号东南风球),维持18小时。
- 最长八号东北风球是2021年台风圆规,由10月12日晚上10时30分至翌日下午5时30分悬挂,维持19小时。
- 最长八号西南风球是2008年台风鹦鹉,由晚上8时正至8月23日凌晨12时30分悬挂,维持4小时半。
- 最长八号西北风球是2022年台风尼格,由11月2日晚上9时30分至11月3日7时悬挂,维持9小时半。
- 2012年热带风暴杜苏芮是没有改挂更高信号及其他风向信号情况下总计时间最短的八号风球,由6月30日上午3时半至清晨6时半悬挂八号东南风球,只维持了3小时的八号风球。
- 2017年台风天鸽是历来最短八号东北风球,由8月23日上午9时至上午10时45分悬挂,维持1小时45分钟,及後悬挂九号及十号风球。
- 2018年强烈热带风暴贝碧嘉则是由发出至取消八号风球,而曾改挂其他风向信号之中最短,由8月14日晚上7时半至15日凌晨12时半(14日晚上11时正由八号东北风球改挂八号东南风球),只维持5小时。同时创下历来最短八号东南风球,维持1小时半,亦为史上最短的单一八号风球。
- 最短八号西北及西南风球是2001年台风尤特及2003年台风杜鹃,八号西北风球分别在2001年7月6日上午7时至11时及2003年9月2日晚上8时至翌日午夜12时悬挂,各维持4小时;而八号西南风球分别在2001年7月6日上午11时至下午2时及2003年9月3日午夜12时至凌晨3时悬挂,各维持3小时。
- 2008年、2022年,4次 (不包括转方向,视发出至取消八号风球为一整体的数目,有4个热带气旋需要悬挂8号风球)。
- 而2000年前,则为1964年,共8次 (不包括转方向,视发出至取消八号风球为一整体的数目,该年有5个热带气旋需要悬挂8号风球)。
1956年、1959年、1969年、1982年、1986年、1987年、1988年、1990年、1994年、1998年、2000年、2004年、2005年、2007年、2010年及2015年,没有发出。
此项纪录以热带气旋中心最接近澳门时的距离为准。
- 下表为八号风球排行表︰
备注︰澳门气象局在1970年起,才开始正式统计热带气旋距离澳门的位置。
* 由於1980年之前,澳门气象局没有公布热带气旋最接近澳门距离,此处参考香港天文台或的最佳热带气旋路径。
^由於2000年之前,澳门气象局主要以海里计算热带气旋最接近澳门距离,此处结果由165海里换算得出。
- 下表为最远的不同方向的八号风球︰
此项纪录以热带气旋中心最接近澳门时的距离为准。
- 2008年台风黑格比,在八号风球生效期间,嘉乐庇总督大桥一小时平均风力一度录得109.9km/h。
- 2022年台风尼格,在八号风球生效期间,澳门所有站点十分钟平均风力及一小时平均风力则没有站点均没有录得强风风力。在热带气旋警告生效期间,风力最高的友谊大桥(南)十分钟平均风力只录得52.2km/h;友谊大桥 (南) 一小时平均风力更只录得43.3km/h,最大风力均在八号风球生效前约澳门黄金城 35小时录得。
- 而2000年前,则为1995年台风肯特,一小时平均风力只有嘉乐庇总督大桥及友谊大桥录得41km/h强风程度的风力,而大炮台山主站只录得19km/h。另外,虽然1992年热带风暴菲尔在大炮台山站一小时平均风力只录得36km/h,连强风程度也没有达到,但由於当年只公布该站点,而没有披露其他站点,加上大炮台山录得风力远远较1995年台风肯特强,因此,历史上最弱的八号风球应为1995年台风肯特。
2021年与台风圆规,两者八号风球相隔时间为2天20小时30分钟,是有纪录以来相隔最短。
2022年台风尼格,大潭山气象站在11月2日晚上10时40分录得最低气温为18.2度。
澳门在2018年之前以极其严格的每小时平均风速来作为悬挂热带气旋信号的指标。2016年台风海马袭澳後,聚贤同心协会副理事长林宇滔批评气象局以每小时平均风速来作为挂风球标准不符逻辑,而且气象局官网所公布的实时数据均为10分钟平均风速,而每小时平均风速仅为内部数据,质疑气象局为何要以无法对外提供的数据来挂风球;加上台湾、日本、香港均使用10分钟平均风速,内地则采用2分钟平均,美国更使用1分钟平均,澳门绝无必要以明显较严格的每小时平均风速来决策。2017年天鸽风灾後,气象局改以10分钟平均风速作为发出热带气旋信号的标准,与香港天文台看齐。
巴黎人娱乐平台注册
澳门气象局在2017年天鸽或以前的热带气旋,一般以一小时平均风力实测达到烈风,才会宣布悬挂八号风球。2012年热带风暴杜苏芮,6月30日凌晨1时,杜苏芮集结於澳门东南约90公里,及後三条往离岛大桥的测风站均持续录得烈风程度平均风力,澳门风力凌晨2-3时最大,嘉乐庇总督大桥一小时平均风力录得63.4km/h之烈风程度,此时气象局才宣布在凌晨3时半改挂八号东南风球,但杜苏芮已登入珠海西部,强度开始减弱,澳门风势回落至强风程度,导致八号风球生效期间,未能达到烈风程度,显示悬挂八号风球时间过迟。
澳门气象局亦曾因在八号风球生效时澳门风势偏弱而引起争议。气象局在2016年台风海马吹袭期间悬挂八号西北风球,由於受地形屏蔽,澳门在八号风球悬挂期间风势不大,气象局因而被批评进退失据、随意搬龙门。2017年天鸽风灾後,气象局全面修订发出热带气旋信号的标准,结果在2018年为强烈热带风暴贝碧嘉发出23年以来风势最弱的八号风球。大部分网民支持气象局的决定,认为贝碧嘉可视为「正面吹袭」,气象局是有需要发出八号风球。但亦有网民质疑气象局发出八号风球的必要性,指气象局忽略贝碧嘉的风力结构不均,其薄弱的东北环流难以为澳门带来持续烈风,形容气象局经历天鸽事件後变得如惊弓之鸟。
由於典型热带气旋路径一般是西北、西北偏西或西北偏北移动路线,导致澳门受风暴吹袭期间的风向有惯常的转变模式,造就典型的八号信号方向配搭;但部份热带气旋的路径可能较异常,造成其他类型的风向转变,亦令八号信号的配搭有所不同。此外部份热带气旋由於正面吹袭澳门,可能导致配搭之间出现更高热带气旋警告信号。
此处将列举在2000年起计出现3次或以上的配搭,当中列举较近期或有代表性之案例。
- 东北→东南
- 案例:2009年台风巨爵、2012年台风韦森特、2017年台风天鸽、2018年超强台风山竹、2020年台风海高斯
- 原因:热带气旋在澳门南面或东南面接近,南面至西南面掠过,导致澳门出现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的风向改变。
- 特点:由於吹东至东南风时,热带气旋仍在海面上没有减弱甚至可能增强,同时澳门绝大部份地区当风,此类热带气旋所带来的风力一般较猛烈,无需正面吹袭亦能带来烈风至暴风风力。若遇上移速较快之热带气旋,出现「半圆效应」的情况下,澳门处於热带气旋右边之「危险半圆」,加上与副热带高压脊重叠,或在秋季与东北季候风共同影响,风速将会更进一步提升。
- 东北
- 案例:2017年强台风卡努、2019年热带风暴韦帕、2020年强烈热带风暴浪卡、2021年台风圆规
- 原因:当悬挂风球後,风暴快速移动,令风力迅速减弱,或路径突然改变或减弱,导致气象局改发较低信号;又或因为风暴吹袭澳门期间同时受到强烈东北季候风或高压脊影响,导致风暴即使已经移至澳门西南方,但澳门仍然吹东北风,所以令气象局未有发出八号东南风球。
- 东南
- 案例:2002年强烈热带风暴黑格比、2006年台风派比安、2008年台风浣熊、2012年热带风暴杜苏芮、2014年台风海鸥、2021年热带风暴狮子山、2022年台风暹芭、2022年热带风暴木兰
- 原因:一般而言,此类热带气旋并非只带来东南风,而是和「东北→东南」配搭类似——热带气旋在澳门南面或东南面接近、南面至西南面掠过,导致澳门出现由东北风转为东南风的风向改变;但由於热带气旋较接近并带来烈风时,澳门已转吹偏东风,甚或东至东南风,导致气象局忽略东北风,直接发出八号东南风球。惟2012年杜苏芮的个案较特殊,该热带气旋开始为澳门带来烈风时仍吹东北风,因而应归入「东北→东南」类,惟气象局太迟改挂三号风球,忽略东北风球而直接发出八号东南风球,为人诟病。
- 西北→西南
- 案例:2001年台风尤特、2003年台风杜鹃、2008年台风鹦鹉
- 原因:热带气旋在澳门东至东南面接近,北面掠过,导致澳门出现由西北风转为西南风的风向改变。
- 特点:由於吹西北风时受到地形屏障阻挡,澳门较不当风,此类热带气旋一般需非常接近,甚至正面吹袭澳门,才会令气象局发出此配搭的八号信号。由於澳门西面为马骝洲水道,吹西南风时较为当风,唯热带气旋接近澳门时已登陆及强度可能已减弱,风力可能不及吹西北风之时;若热带气旋强度不变,澳门转吹西南风後风势亦会增强。若遇上移速较快且眼壁未有扫过澳门之热带气旋,出现「半圆效应」的情况下,澳门处於热带气旋左边之「可航半圆」,会令风速较低。
此处的配搭在2000年至今出现不足3次,甚或此段期间没再出现(不论2000年前是否恒常出现)。而有些特别的配搭是受热带气旋的特殊路径影响。
- 东北→西北→西南
- 案例:1979年强烈热带风暴麦克、1997年台风维克托
- 原因:热带气旋在澳门南面或东南面接近,以偏北路径接近澳门、在澳门东面掠过,移至澳门北面,导致澳门出现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的风向改变。
- 特点:由於吹西北风时澳门较不当风,此类热带气旋一般需非常接近,甚至正面吹袭澳门,才能带来烈风风速,而由於澳门西面为马骝洲水道,吹西南风时较为当风,若热带气旋强度不变,澳门转吹西南风後风势亦会增强。同时,南北走向令热带气旋南面雨带没有明显减弱,澳门的雨势会显着变大。
- 东北→西南
- 案例:1979年台风荷贝、1983年台风爱伦、1993年强烈热带风暴贝姬
- 原因:热带气旋在澳门南面或东南面接近、其风眼中心在澳门近距离掠过、移至澳门北至西北面,导致澳门出现东北风、东南风/西北风、西南风的风向改变;或与「东北→东南→西南」或「东北→西北→西南」相似,但转吹东南/西北风时风力达飓风程度,令气象局改挂更高信号,而改发八号风球时已转吹南至西南风。
- 特点:由於风暴中心需要近距离掠过澳门才会导致境内吹旋风,受眼壁直接影响下澳门风力会飙升。
- 东北→西北
- 案例:1973年台风黛蒂、1995年
- 原因:与「东北→西北→西南」相似,热带气旋在澳门东南面接近,以偏北路径接近澳门、在澳门东面掠过,导致澳门出现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的风向改变,而转吹西南风时,风势已减弱至烈风程度以下,导致气象局改挂更低风球。
- 西北
- 案例:2016年台风海马、2022年台风尼格
- 原因:当发出风球後,因澳门境内风力远逊预期,导致气象局放弃改发其他方向的八号信号和改发更低信号。以2022年尼格为例,因路径预测更非常接近澳门,对澳门将构成一定的威胁,但由於热带气旋路径略为偏北,导致气象局放弃改发其他方向的八号信号和改发更低信号。
- 西北→东北
- 案例:1999年台风玛姬
- 原因:其路径为由澳门之东北偏东方向移至澳门以南位置,澳门由西北风转吹东南风,但因掠过澳门以南海域後,其强度进一步减弱及远离,导致气象局未有悬挂八号东南风球。
- 西北→东北→东南
- 案例:1976年热带风暴嘉丽
- 原因:在发出八号信号时,嘉丽位处澳门之东南偏南,并且采取偏北路径,使澳门当时风向稍微逆时针改变,使澳门吹西北偏北风,令气象局需要先发出八号西北风球。随着嘉丽於澳门西南面近距离掠过,澳门境内风向顺时针改变为东北及东至东南,气象局亦因应风向转变而先後改发八号东北和东南风球。
- 西北→东南
- 案例:1975年台风爱茜
- 原因:热带气旋起初在澳门东面接近及东面登陆,但在澳门南面时转向西行,在澳门南面掠过,期间转吹东北风,加上在吹袭澳门之前,强度达台风级别,令气象局改挂更高信号,而改发八号信号时已转吹东南风,导致澳门出现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的风向改变。